近日,巩义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会同市应急局、市气象局、市林业局、市文广旅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教育局、市资源规划局、市建管局、市交通局等单位对2025年8月份巩义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形成分析报告如下:
一、气候趋势预测【根据巩义市气象台2025年8月份天气气候趋势预测】
(一)8 月份总趋势
预计8月份降水量90~130毫米,接近常年略偏多;月平均气温26.5~28℃,较常年偏高0.5~1.5℃。
(二)8 月份主要天气过程
1.主要降水过程
4-9日,有阵雨、雷阵雨。
14日,有阵雨、雷阵雨。
16-18日,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
24-26日,有中到大雨。
2.主要高温过程
预计8月上旬前中期、中旬末期将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3-5日最高气温达38~39℃。
二、自然灾害形势分析
(一)气象灾害风险
8月份是强对流天气多发季节,需注意防范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对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人身安全等的不利影响;需防范高温天气对居民生产生活和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需关注台风北上对我市的可能影响。
(二)洪涝灾害风险
8月份,我市仍处于主汛期,且8月前半个月为“七下八上” 防汛关键期,易发生局部强对流天气或大范围的强降雨天气,对水利工程(水库、河道等)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御造成较大影响;部分时段持续高温,局部地区易发生干旱,易出现“旱涝交替、旱涝急转”。
(三)森林火灾风险
气象因素方面,我市8月份气温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虽有降雨过程,但高温天气仍会加速林区内枯枝落叶等可燃物水份快速蒸发,需重点关注气象因素对我市林区森林防火形势的影响。火源管控方面,8月份正值暑期期间,市民进山入林、避暑游玩等活动频繁,全市涉林景区、森林公园等地野炊烧烤、林区吸烟等人为火源防控难度较大。
(四)地质灾害风险
8月份我市仍处于“七下八上”地质灾害防范关键期,极端天气多发,需重点关注山区特殊气象条件下的隐患。若出现持续连阴雨、短时强降雨,可能诱发黄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同时我市建设项目众多,人类活动和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不容忽视,特别是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切坡建房、修路、水利、能源设施等项目造成的工程活动扰动强烈,也存在一定风险。
(五)农业生产风险
8月份,全市夏玉米陆续进入抽雄吐丝期,夏大豆进入分枝至开花期,是需水高峰期和温度敏感期。8月高温少雨天气,容易造成农业干旱和高温热害,会对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高温干旱易诱发病虫害的局部重发和流行危害风险。玉米需重点关注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粘虫、蚜 虫、叶螨、双斑长跗萤叶甲、大斑病、南方锈病等;大豆需重点 关注点蜂缘蝽、蛴螬、造桥虫、豆天蛾、棉铃虫、烟粉虱、红蜘 蛛、蚜虫等害虫。
(六)交通运输安全风险
8月份我市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降雨期间,干线公路部分积水点易积水,过往车辆和行人存在涉水风险,另外部分路段因雨水冲刷,可能出现路基软化、过水垮塌等险情;城市客运、轨道交通在城区运行存在涉水风险,集中停放的公共电车存在浸水风险,干线公路存在过水垮塌风险。
(七)旅游安全风险
8月份,处于暑期旅游旺季,我市旅游景区游客流量大, 同时面临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影响,安全风险较为突出。要重点关注高温、暴雨、雷电等极端天气及其次生灾害对游客安全带来的风险,以及大客流风险和学生、儿童以及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出游安全风险。
三、防范应对措施
一是切实加强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气象部门应密切监视天气变化,通过公共媒体及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发布滚动预报和预警信息,提醒群众做好防护准备。各镇(街道)、各部门要建立畅通、有效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渠道,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商场、学校、车站、旅游景点等人口密集公共场所的管理单位应当设置或者利用电子显示装置及其他设施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主要涉灾部门要切实加强沟通和会商,做好重点区域、重要时段的监测预警工作,牢牢掌握防灾减灾主动权。
二是防范水旱灾害和“旱涝急转”。水利部门要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工情发展变化,做好重点水库、主要防洪河道、山洪灾害的预报预警;紧盯山洪灾害危险区等重点部位,关键时刻提前物料上堤、设备就位、人员到岗,发现险情及时处置,确保工程安全;严格落实山洪灾害预警“叫应”机制,全力防御山洪灾害;综合运用各种工程运行调度措施,科学调度水库、闸坝等防洪工程,遇超标准洪水时,统筹实施重要水利工程联合调度、精准调度。公安部门需增加路面执勤警力投入,有效应对恶劣天气对道路交通带来的影响,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和重点时段、恶劣天气行车安全风险提示警示。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对事故易发路段的巡逻,加强对重点路段、桥梁等部位的排险和防范,特别是山区道路,要加强安防设施的维护完善,及时处置安全隐患。提前储备应急装备物资,防止因道路湿滑引发事故。建管部门要加强降雨天气下城区道路的清扫工作,防止地面湿滑带来安全隐患;做好城市供水和供气相关工作,及时对设备设施进行隐患排查,消除隐患,保障广大居民正常生产生活需求;做好极端天气应对工作,遇有大风降雨天气,及时停止高空作业,加强沿街广告设施排查,预防高空坠物。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校舍安全、校园其他建筑安全、校园积水、防雷击等工作的指导和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旅游部门要加强涉山涉水旅游景区的隐患排查,提醒游客密切留意当地气象信息和预警信号,合理安排户外活动,避免在恶劣天气下出游;必要时及时关闭或停止运营景区、涉水旅游项目,提前撤离游客,确保游客人身安全。应急管理部门要指导非煤矿山抓好汛期安全检查,加强值班值守和监测预警,强化不良天气强降雨雨情水情趋势研判,确保出现险情特别是强降雨引发的灾害能快速有效处置和撤离。
三是防范高温天气。教育部门要提醒学校、师生和家长做好高温天气自我防护,强化防溺水安全教育;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做好留校学生、暑期托管学生、实习实践学生的防暑降温工作, 合理安排或暂停户外活动,对暑期校外培训、体育训练等加强监管,确保安全。民政部门要指导督促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救助管理机构加强防暑降温措施的落实。住建部门要根据高温天气生产作业特点,加强对工程工地等的安全监管,合理安排劳动时间,尤其要保障高温、露天、高空作业人员的休息时间,改善露天和高温工作场所的通风、隔热、降温条件,备足防暑物品和急救药品,确保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文化广电旅游部门应提醒各级景区做好游客保障工作,保证降温设施设备正常运行,提醒游客避开高温时段;加强景区、户外游乐场所隐患排查,必要时采取限流或临时关闭室外高风险区域等措施。公安、交通部门要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 严防疲劳驾驶;加强对客车、危险品运输车辆等重点车辆安全状况检查,防止车辆受高温影响引发自燃、爆炸等事故,确保运输安全。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及时播报高温天气信息,广泛宣传防范高温中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增强群众自救互救能力。林业部门要严格火源管理,加强火险监测预警,加大巡护力度,关心关爱护林人员,督促提醒护林人员避开高温作业时段,落实林业生产作业防暑降温措施。消防部门要针对高温期间火灾特点,加强重点场所消防检查,加强施工动火作业、安全用电用气等警示提示,强化执勤战备,做好灭火救援准备。应急管理部门要督促危化、工贸、非煤矿山行业领域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排查安全生产各个环节隐患,加强对安全设备设施的检修维护,根据高温天气情况落实好各项防范措施,全面管控各类安全风险,严防因灾害性天气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四是防范森林火灾。林业部门要指导全市要做好林区人员密集区火源管控,加密重点区域林区巡防巡护,强化涉林景区森林防火宣传等工作,积极协同做好防范工作。指导重点林区、涉林景区加大巡防巡护力度,及时发现劝导林区明火野炊、乱扔烟头等行为;加强林区隐患排查工作,消除火险隐患;强化林区经营单位主体责任,严格防范本区域内各类火灾隐患。文化广电旅游部门要强化文旅行业安全隐患排查,强化消防安全意识,加强景区消防设施维护和保养,加强宣传引导工作;加大涉林景区火源管控和森林火灾预防,所有涉林景区入口设立入山检查站,充分发挥防火检查站作用,对进入林区人员严格落实火源检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演练,从严、从细、从实管控好野外火源。
五是防范地质灾害。资源规划部门要监督指导各镇(街道)、和有关单位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隐患巡查排查,落实群测群防措施;要加强与气象局沟通联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适时组织技术单位会商研判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做好地质灾害防御应对准备。
六是防范农业生产风险。农业农村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采取措施防范高温干旱;指导各地抓好受旱地块灌水补墒降温,强化田间管理,增强植株耐高温干旱能力;抓好重大病虫防控和技术指导服务,适时组织开展统防统治、联防联控,严防病虫暴发危害;指导各地针对玉米和大豆等粮食作物及时开展“一喷多促”,将叶面肥、调节剂、抗逆剂、杀虫杀菌剂等混合喷施进行,以达防病治虫、促进灌浆、防止早衰、提高产量等多重效果。
七是防范交通运输安全风险。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汛期交通运输领域安全生产组织,对道路运输、公路运营、城市客运、交通工程、水上交通等领域开展安全生产督导检查,确保安全度汛。
八是防范旅游安全风险。文化广电旅游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及时获取极端天气预警并指导景区做好预警信息发布与突发事件防范应对;要指导景区严格执行游客流量控制制度,通过门票预订、实时监控等手段,合理控制景区内游客数量,加强对特殊游客群体的关注和照顾。
同时,其他行业领域也要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安全防范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坚决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九是做好值班值守和力量预置工作。各镇(街道)、各有关单位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严格岗位责任制,保持通讯联络畅通,遇到重要情况立即按规定程序报告相关部门。各相关单位在重点时段要提前预置力量,做好救援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