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即将来临,节日期间食品采购、宴会聚餐等食品相关消费将呈阶段性增长。为确保广大消费者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健康平安的节日,巩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温馨提示广大消费者文明、理性、健康消费,安全至上,注意防骗,莫忘维权。
一、疫情防控莫放松
要充分认识当前疫情的复杂形势,继续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严格执行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做好自我防护,戴口罩、勤洗手,测体温、保距离。外出就餐时尽量采用自助、分餐,自觉使用公勺公筷,严防疫情传播扩散。
二、选购食品需谨慎
购买食品时要到证照齐全、信誉度高的商场、超市,不要图方便和便宜购买街头巷尾摊贩来路不明的食品;网购食材要选择信誉度高的商家购买;要查看食品外包装是否完整、无破损,印刷清晰、规范。不要购买包装破损、标识不清的食品,不要购买胀袋、鼓包和变形等包装异常的食品;预包装食品应查看食品外包装上的生产许可证标志;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单位等标识内容;谨防“洋标签”食品,凡是我国境内售卖的进口食品必须具有中文标识;购买散装食品要查看外包装上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经营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直接入口的食品要有防蝇、防尘设施并且有专用工具售货;选购酸奶等对贮存条件有特殊要求的食品时,要留意商家是否按照标签说明的贮存条件进行贮存。
三、外出就餐细查看:
就餐前要查看肉类、蔬菜是否新鲜,环境是否干净卫生,选择有《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或《河南省食品小经营店登记证》的餐饮店,避免去无证小摊、无证大排档等场所就餐。用餐前洗手,不吃感官异常和未烧熟煮透的菜肴,不吃颜色鲜艳的腌制肉类,少吃或不吃熟卤菜、凉菜冷食、四季豆、野生菌、小龙虾、生食海产品等高风险食品;严禁食用河豚鱼和野外采摘的蘑菇等含有毒有害成份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过量饮酒,以免引起食物中毒以外的其他胃肠道症状或疾病。
四、家庭烹饪需注意:
加工和盛放食品时,应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使用冰箱冷藏食品时,生、熟食品分开放置,且存放在容器中或用保鲜膜包好;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冷藏或过夜的熟食、剩饭菜要妥善保存,在感观辨别确定未变质的前提下,食用前须彻底加热,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彻底洗净。
五、集体聚餐要报备:
疫情防控期间,倡导“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确需举办的缩小规模,须向属地社区(村)报备,承办宴会不超过5桌(每桌不超过10人)。聚集性活动要按照“一事一报”“谁举办谁负责”原则,50人以内活动要制定防控方案,自觉严格执行防控措施;50人以上活动须提前15日向属地疫情防控部门申报。经同意举办的聚集性活动,要在属地疫情防控部门的指导、监督下进行。承办者应保证自身及帮厨人员健康,做好个人防护;规范食品原料采购至供餐全过程食品安全管理,保持加工制作、用餐等场所整洁卫生和空气流通,加强对食品处理区、就餐区域等场所的清洁消毒,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必须经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不采购、不使用来历不明、无相关标签、无“豫冷链”追溯码或扫码信息与包装信息不一致的进口冷链食品。
六、文明用餐新“食”尚:
尽量做到少聚餐,如果一定要在外吃饭,避免聚集用餐。选择煮熟的食物,切忌食用生冷食物、野生动物。用餐时,使用饭店提供的“公筷公勺”,或要求服务人员提供“公筷公勺”,阻断疾病传播,培养健康文明生活理念,养成文明用餐新“食”尚。
七、旅游消费不盲目:
在旅游景区,不要盲目高价购买土特产,最终导致消费者受骗。要理智消费,没有特色的产品少买或不买,可购买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和在价格上优于自己所在地的土特产,能够满足纪念和馈赠密友的需要;购买物品发现有质量问题的,应及时向有关部门申诉或投诉,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八、维护权益需理性:
游客就餐后身体出现不适的,要及时就医。在餐饮单位消费时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应保存好认为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食物原状,消费票据等有关凭证,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